信息来源:成科中心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0-03-18 | 浏览次数:11993次 |
保护视力色:
![]() ![]() ![]() ![]() ![]() ![]() ![]() ![]() | 分享到: | ![]() | ![]() |
3月17日上午,成都科技中心2020年度工作会在银河·596科技园科研综合楼召开,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刘彤同志主持会议,并代表中心作2020年度工作报告。会议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中心班子成员、各部门(单位)负责人现场出席,中心全体职工在线收看会议视频直播。
工作报告在全面总结2019年工作的基础上,对当前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较系统地研判和分析,对2020年重点任务作出了部署。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努力践行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战略,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旗帜鲜明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和总牵引,不断完善开放、共享的科研生产组织方式与园区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报告指出,2019年是中心奋力开拓创新、凝聚人才队伍、厚积创新资源的一年。一年来,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院党委的领导与关怀下,在院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下,不断巩固与省市区政府科技、经济、产业部门联系,持续开展与科研机构、产业企业、投资机构、产权机构合作交流,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积极进取,“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一年来,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评审,“596云网”通过第三方认证、上线运行;编制完成《银河•596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草案)》,基本完成了将中心提升为协同创新型研发机构的总体构想;新引进及组建网络安全、自主可控、陶瓷传感器、大数据中心等多个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团队;积极对接内外部十四五战略规划,先后向院、军科委、省发改委、相关军兵种等报送规划建议近十项;所承担的国家基金重仪项目通过中期检查,与院微太中心协作的微系统数值模拟集成软件达到预期,完成四所委托的预紧力检测用薄膜型压电传感器研发并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含氟高能材料(推进剂)实现批量生产工艺定型,水下潜标与综合监测系统圆满完成海上实验,有机挥发物(VOCs)排放装置实现企业示范;完成园区绿化整治和开放利用周转房架空层,显著改善园区环境和便利职工生活。
报告认为,我们必须看到,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心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内外部十四五战略规划对接工作亟待精准、精细,资源获取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顶层设计和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力气;流程建设与制度规范亟待完善,职工适应未来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素养亟待加强;园区文化建设工作亟待开展,中心发展与员工获得感的矛盾有待解决。此外,园区单位和企业的持续入驻,园区服务支撑与运营管理的能力不足与使用需求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报告提出,我们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院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工作会议要求,提振信心、团结一致,紧紧围绕坚持协同创新、坚持改革创新的目标要求,做好统筹规划、深化市场理念、狠抓工作落实,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两个核心能力,进一步推动和加快形成园区发展新格局。会议对2020年以下七个方面工作做出部署:全力以赴取得抗疫情保任务工作的全面胜利,深入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加大中心科技创新与十四五规划衔接工作,切实提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成效,进一步提升园区科研保障与运营管理能力水平,全面推进综合管理提升自身能力,进一步提升管党治党水平和文化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