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3-05-08 | 浏览次数:7624次 |
保护视力色:
![]() ![]() ![]() ![]() ![]() ![]() ![]() ![]() | 分享到: | ![]() | ![]() |
银河·596园区职工获评2023年“成都工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精神和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求,2023年2月,由银河·596园区工会联合会牵头组织了园区6名技能型人才积极申报“成都工匠”,经过层层选拔推荐,2023年4月25日由成都市委组织部发文,银河·596园区3名人员荣获“成都工匠”荣誉称号。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姜蕾
姜蕾,女,满族,1982年9月9日出生,大学本科,高级工。长期从事高能光纤检测工作,擅长光纤、预制棒折射率测试与分析。姜蕾同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潜心钻研工艺,追求精益求精,在高功率激光光纤性能评价方面不断优化测试方法,建立测试规范,改良测试设备,为我国超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发展和产品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任务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同志在深入研究光纤折射率测试基础上,牵头组建技术革新攻关小组,针对超出现有设备测试范围的异形、变口径光纤预制棒的特殊检测需求,创新性提出了套管测试法,研发了专用套管,形成了规范流程并推广应用,极大拓展了在该测试领域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推动建立了从预制棒制备到光纤损耗测试全过程、全流程的检验检测数据库,为分析光纤制备稳定性、优化光纤设计和改进材料配方工艺等提供了重要判据。通过该方法的实践和推广,不仅填补了国内复杂光纤测试手段,而且产生有效检验数据交付合格率达到100%,为相关企业和产品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工作期间共发表文章17篇,获批专利7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与编制国家军用标准2项,编写工艺规程3项,编制技能操作岗位试题6套,并获得所检验先进个人、技术交流三等奖和技术革新优胜奖等多项荣誉。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刘宇
刘宇,技师。2006年参加工作,17年以来,一直从事大型加速器束线机械结构设计及安装等工作,在机械制图、三维建模及超高真空获取、X射线旋转靶设计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作为研究团队主要成员,获得 “2018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人物(团队)”称号;2022年至2023年,先后荣获“双流工匠”称号、“成都工匠”称号。
刘宇同志的工作主要致力于习总书记针对科技事业发展的“四个面向”中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两个方面。在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参与了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相干强太赫兹源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的研究,负责高平均功率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CTFEL)装置的总体机械设计、三维模型建立、以及装置整体安装工作,在研制过程中,实现了光阴极制备室真空度3×10-10 Pa,是国内最好水平。
在国防工业方面,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了XX项目微焦点X射线源的研制,负责加速器射线源的机械设计和旋转靶设计。设计的新型旋转靶申请并获批了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发表EI文章1篇。该旋转靶解决了X射线转换靶热传导问题,是项目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促进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李佳伟
李佳伟,男,汉族,1988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技术人员,现为韩长庆(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及赵舜工作室核心成员。,
2019年进入成都超精密研究中心,从事超精密车削工艺研究,擅长复杂曲面多轴车削如自由曲面、微结构加工等。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数篇,形成专利5项。2020年,在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高精度双曲面线性离子阱的研制与应用”项目钟,负责离子阱单极杆的高精度制造加工,提出了一种弱刚性非圆截面精密车削方法,实现了双曲面轮廓精度从2μm到0.4μm的指标的突破,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
在复杂曲面的轨迹规划方面,采用UG三维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编写了可用于三轴自由曲面车削自动生成模块,相关的研究成果用于汽车抬头显示镜(HUD)自由曲面以及离轴抛物镜的加工。相关技术相累积成果转化合同百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