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新材料中心 | 作者: 许琪 | 发布日期: 2018-04-18 | 浏览次数:9767次 |
保护视力色:
![]() ![]() ![]() ![]() ![]() ![]() ![]() ![]() | 分享到: | ![]() | ![]() |
近日,新材料中心吴义辉博士、张文华研究员等在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ChemSusChem上(Heterojunction Engineering for High Efficiency Cesium Formamidinium Double-Cation Lead 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该工作被编辑邀请为封面论文予以重点宣传。
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传输势垒、提高载流子的传输和收集效率,是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手段。吴义辉、王鹏等创新性地将传统空穴导体PTAA引入钙钛矿薄膜中,控制PTAA在钙钛矿薄膜浅层处的梯度分布,形成一种P型梯度异质结结构(p-typegradedheterojunction)。该器件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钙钛矿电池的界面接触缺陷,有效抑制它们的复合。该工作创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且首次将高稳定性的二元阳离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s0.2FA0.8)Pb(I0.95Br0.05)3的效率提高至2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钙钛矿电池性能提供了有效参考。